星期六, 11月 25, 2017

[印度] 迷失在種姓的階級迷宮裡

被視為污穢不可碰觸的賤民,只能擔任清潔婦的工作


走在印度街頭,心裡瀰漫的是驚訝、失望、與憤怒。在去印度之前,我的生活中其實認識了大約有幾百個印度人吧,外表看起來像你我一樣普通,這些印度人口中的印度,是世界上最高級、最有潛力的國家。去到才知道,原來印度是五個平行世界組成的,我認識的印度人們其實大都來自上流階級,他們所看到的光鮮亮麗社會,也只不過是上流階級的印度。上流階級的眼睛是看不到普通人的,也當然看不到普通人所見到的印度。

事實上,在世界各國努力地提倡平等時,印度這個國家還正大光明地提倡各種階級隔離。政府經營的觀光景點,旅客們依照國籍、財富、性別,被分成好幾個不同隊伍,外國人必須買昂貴的票排短隊,本地有錢人可以買外國人票,窮人則買普通票排長隊伍,男人排一長龍,女人被分開排另外一長龍。

政府帶頭搞歧視,因此小販們當然也自由自在地在價錢上做歧視,你是外國人,就要求外國人的價錢,本地人才能有本地人的低價。外來旅客自以為殺價得了好價錢,其實也還是以外國人的高價成交。

這一切,其實是來自印度教的種姓來源。印度教裡,人依照出身被分成四個種姓:



1。婆羅門(Brahmin):是從原人的嘴分出來的,是最高的階級,自古可以可從事祭司,享受多種特權。

2。剎帝利(Kshatriya):從原人的手臂分出來的,是第二高階級,擔任統治者與戰士,與婆羅門共享管轄一切生物的權利。

3。吠舍(Vaishya):從原人的大腿分出來的,是第三階級,可以擔任農牧或商業,是真正生產糧食的階級。

4。首陀羅(Shudra):從原人的腳分出來,是最低的種姓,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負責提供各種勞動工作。

沒有任何安全設施,在城牆頂端工作的油漆工


除此之外,還有低賤得連種姓都攀不上的賤民(untouchables)。這些人被視為不潔,不准碰觸各個種姓,只能擔任清理穢物的工作。

今日雖然理論上印度已經不實行種姓制度,名義上更保障賤民,實際上種姓的歧視還是到處都是。報紙徵婚版大喇喇地列出種姓要求,各工作也隱含著種姓的歧視。上流階級在路上看到賤民,有如像狗般趕開。最高級的婆羅門約佔印度人口的百分之五,身為統治者的剎帝利約佔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說,印度不事生產的上流階級,約佔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每五個人裡有一個是不事生產的上流階級,(有點像是每四個工作的台灣人得養一個住帝寶的連勝文)這樣的經濟當然會被拖垮。

朱門酒肉臭——上流社會在皇宮舉行的婚禮


只有能夠在階級間自由移動、努力與收獲能直接相關的經濟系統裡,人才有努力的動力,經濟才能成長。在種姓制度下,低階級缺乏機會,不管多麼努力都無法脫離低賤的身份,這樣子自然缺乏努力的動力。德里與孟買等大都市,因為充滿工作機會,社會接近西化,有努力就有成果,因此經濟繁榮,有許多到大都市找機會與勤奮工作的人們。但是到了小城市或鄉下,人民便十分懶散,因為出身低階的人怎麼努力也不可能翻身。

印度高速公路旁骨瘦如柴的驢子與路邊的垃圾


那麼你會說,印度的中低階級為什麼不推動社會革命,推翻不事生產的上流階級,讓人人平等呢?原因就是印度教裡的輪迴。印度教認為今生的遭遇都是前輩子造成,因此低階級必定是過去做了壞事,才轉世受到懲罰。上流階級必定是前世積德,這輩子才能享受。這樣的宗教讓人默默承受社會不公,缺乏改變的動力。

在這樣的社會下,高階級對低階級有絕對的權力,低階級對高階級自古能使用的抗議只有兩種方式:一是 takaza,就是在對方的路上與門口出現、不斷纏著對方讓對方疲累,另一是 dharna,是使用絕食抗議向對方情感勒索,如果自己絕食死了就是對方的道義責任。因此今日印度不停地跟隨著富有國家前來的外國遊客、一步一趨糾纏著要錢的乞丐們,就是 takaza 的表現;而甘地使用絕食讓英國就範,就是 dharna 的實行方式。

印度的公共建設殘破不堪,私人住所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家裡有廁所,其他人都在外面隨處便溺。但是因為種姓隔離,富有的人並不會在這些地方出入,也沒有回饋社會的觀念。宗教只在乎個人救贖,不普渡眾生。人民只效忠自己種姓社區,對國家與他人毫無感情。國際機場與外面有如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國際機場明亮寬敞,商店陳設精美,店員謙恭有禮;一般人如果沒有機票,連機場都進不去,被警衛直接擋在外面。

國際機場光鮮亮麗充滿異國情調的商店


也只有上流階級能離得開印度。我在矽谷所遇到的印度人,極少數有才幹讓人驚訝地感到敬佩的,多是吠舍出身,是靠努力才有今天。其他多是婆羅門種姓,家財萬貫,言談舉止高傲睥睨他人、紓尊降貴,不事生產,習慣性使喚別人。然而這些印度人,對待外來統治者的態度卻是卑諂足恭,如果你是上司,則諂媚讚美樣樣都來,凡事有他搞定,一轉身再把所有包辦來的工作丟給他眼中的賤民。印度國王們自古以來就是樂於與外來統治者合作,與外來統治者一起壓榨低階:在蒙兀兒帝國 (Mughal Empire)入侵時,毫無抵抗地跟外族合作,而在英國入侵時,馬上又轉向效忠新的主子。只要自己利益不變,從賤民那徵收到供自己享用的稅金不減,誰在乎上面是誰,上面多要就跟賤民多徵收就好了。

捷布王宮裡陳列的雙王位:英國殖民時期,捷布國王在英國公爵來訪時,為了表示對主子的親密,在自己王位旁多設了一張椅子。
照片出處:Jaipur City Palace


這樣的民族性也影響了印度人充斥的矽谷公司。印度種姓裡不事生產的高階級佔了百分之二十。許多矽谷公司在衰敗之前會出現類似的畸態:不事生產的副總、主任、經理佔了百分之二十的員工數,有些公司光是副總人數就高達幾百名;而真正有產出的工程師只佔了百分之八十,每四名做事的員工,就有一名不做事的經理管理,經理唯一的工作是收集大家的工作結果再往上呈報。這樣頭重腳輕的公司往往迅速衰敗,面臨必須裁員的危機。

今日的印度,國民年所得只有一千七百多美元,佔世界的第一百四十二名。(台灣年所得兩萬兩千四百多美元,世界第三十四名。)除去上流階級,其他人民幾乎處於赤貧,許多省的貧民人口超過百分之三十。我在印度所見到的斷牆破垣與民不聊生,距離我的婆羅門印度同事們所見到與描述的「未來世界第一強國」差別非常大。報紙新聞顯露社會不公與政府顢頇,社論充斥著上流階級的無用清談。印度,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脫離貧困呢?在國際機場搭機時,一面讀著報紙新聞,一面側耳聽見隔壁穿著昂貴紗麗的印度婦人炫耀著自己在孟買的別墅,我對這個問題無法提出解答。

德里國際機場的精美商店,一對來自加拿大搭乘商務艙的富裕客人在角落挑選物品。
我聽印度婆羅門同事們描述而想像的印度就是這個樣子,到了印度才發現我想像的其實是國際機場,精美物品當然只能讓外國人與上流階級的印度人擁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世界國民年所得排名
英國學者 Michael Edwardes 寫的 British India
The impact of caste on economic mobility in India
The Caste System (Brahmin and Kshatriya)
Brahmin Surnames List
維基百科:瓦爾那(種姓)

標籤:

1 Comentario(s):

At 9/27/2018 6:51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寫的真好.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