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19, 2007

翻譯的推與敲 - 讀西班牙星光之路

我第一次了解到翻譯的重要.

西班牙星光之路 (Roads to Santiago) 這一本書是賽斯.諾特博姆(Cees Nooteboom) 漫遊西班牙前往聖城星野聖地雅各 (Santiago de Compostela) 的隨想. 在讀中文版時, 我只是覺得這本書還算可以. 是的, 書中充滿了西班牙地理歷史文學藝術的資訊, 而且作者似乎是個奇怪的人, 喜歡咬文嚼字, 如此而已.

但是無意間翻到英文版時卻令我驚訝不已. 我一直在找對旅行充滿熱情的書, 目前讀到的寥寥可數, 但是當我才讀完了英文本的第一段, 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作者對西班牙及旅行本身豐富的情感, 而且那種 "終於發現一本好書" 的心情竟讓我激動得久久不能回復, 連胃都痛起來了.

這兩本真的是同一本書嗎?

諾特博姆的原書是以荷蘭文寫作, 英文版由 Ian Rilke 翻譯. 中文版是何佩樺所翻譯, 不確定是從荷蘭文直接翻來還是由英文轉譯, 但是從譯者主修英語教學的資歷, 或許是由英文翻譯的. 那麼英文本與中文本之間便不能算是 "兩本譯本的比較", 而是 "原本與譯本的比較", 或是 "我自己閱讀與譯者翻譯的比較" 了.

在這裡舉兩個例子比較中英文譯本的不同:

誰擁有一顆明朗之心
(中文本第三頁, 第一章第一節第一段)
英文是 Anyone possessed of a soul so light.
這句話難道不該被翻譯成任何擁有一顆如此輕盈靈魂之人嗎?

我相信巧合
(中文本第三O三頁, 第十九章第二節第一段)
英文是 I embrace coincidence.
何不翻成我擁抱巧合?

我覺得原中文譯本與英文本, 或是我自己的解讀, 的最大不同就是裡面情感的表達. "誰" 與 "任何人" 相比, "誰" 像是不經意地詢問: 誰有這樣的心啊, 但是 "任何人" 給予一種強調的語氣, 似乎作者真的努力去尋找任何人賦有這樣的靈魂. 至於 "擁抱" 與 "相信", 很明顯地如果說到巧合一般人都會使用 "我相信巧合" 這種詞語, "擁抱巧合" 似乎沒有那麼常見, 但是 "擁抱" 給予人一種主動親近的感覺, "相信" 只是被動的詞. 而且, 所謂的詩, 不就是不常見的文字嗎? 如果硬要把文章翻譯成我們常用的語法, 那麼只是把書中文字的與眾不同給狠狠砍折了 (我其實想用 "斬手斷腳" 來形容).

我在雜誌上讀到對詩人余光中的訪談, 他嘆息認為現代年輕人已經不懂得中文了, 說話都是由英文翻譯過來, 例如 "他是獨子" 年輕人會說 "他是他父親唯一的兒子". 讀了不覺心驚, 因為在某些場合我也是會用 "他是他父親唯一的兒子" 的人. 如果說要忠於中文, 那麼西班牙星光之路的譯者翻譯才算是真正地把英文改寫成中文, 而我的解讀只是把英文直接翻譯過來而已. 但是我不認為只有這樣而已.

"獨子" 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名詞, 在一般談話時我也常常用到. 但是 "他是他父親唯一的兒子" 這句話和 "他是獨子" 不完全相同. 正因為這句話不使用我們常用的 "獨子", "唯一" 這兩個字更有了強調的感覺, 似乎暗示著這父親已經沒有別的, 只有那麼一個兒子. 所以這是語氣的不同.

語言沒有對錯, 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 我們平常讀到的書中訊息, 真的是作者想要傳達的嗎? 在多次轉譯之間, 原有文字又留下了什麼? 也許我們會在書架上發現一本好書, 或是一本沒那麼有趣的書, 但是轉換一個語言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呢? 無法閱讀荷蘭文, 我將永遠不知道諾特博姆是不是一個會對旅行寫出奔放情感的人,
但是對於在任何方面都尋求熱情的我來說, Ian Rilke 翻譯的 Roads to Santiago 是比中文版更適合我的選擇.

標籤:

9 Comentario(s):

At 5/19/2007 10:42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能看原文,當然就不要看翻譯。翻譯書,大多慘不忍睹阿。

 
At 5/19/2007 10:45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我自己是看翻譯小說長大
又跑去唸中文系
最後來混了個翻譯碩士的人小小拙見:

第一個例句我覺得你翻得比較好
不過可以改為: 任何擁有如此輕盈靈魂之人

第二, 有關獨子問題 我覺得是看人耶
基本上 當然我第一個選擇會說獨生子
但是小說裡 偶爾也會故意說
他是父親唯一的兒子
可能是為了營造某種強調感
所以我覺得譯者真的很難當
又要會語言
還要有足夠的文學欣賞能力
這種人 不好找阿

 
At 5/19/2007 7:17 下午, Blogger Vigo Baby said...

要翻譯出原文精髓又要讓讀譯本的人不但能懂且感到優美,真不容易呢.

 
At 5/20/2007 9:33 上午, Blogger material girl said...

Bassanio,
你說得沒錯. ^_^ 這個道理我也是到現在才明白啊... 因為我看英文書的速度超級慢, 大部分時候還是會想讀中文. :p 不過這本的中文版因為翻譯太艱澀了, 反而我的英文閱讀 "蝸速" 居然還比讀中文版要快呢!

celina,
啊, 翻譯專家來賜教了, 失敬失敬! ^_^
妳改得沒錯, 我馬上就把句子改過來! (從平常網誌文章也看得出來我的文句其實很不通順, 呵呵. f^^)
是啊, 譯者真的很難當, 因為句子意思容易翻, "文學" 是很難翻的啊. 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說話的語氣, 譯者的風格要和原著風格符合其實很不容易, 如果翻不同作家的書還得把不同的風格翻出來才行.
說到這個我就覺得像賴明珠那樣專門翻村上春樹的書也不錯, 讓所有村上的書風格都一致. 如果讓她來翻吉本芭娜娜的話我們說不定還會覺得奇怪 "吉本什麼時候說話跟村上那麼像" 呢!

Vigo Baby,
是啊, 真的是很困難呢, 尤其是要達到同一 種優美, 忠實傳達作者文筆, 應該就更難了 (例如古英文不能翻成具有現代感的中文等等).
我覺得翻文學類的譯者一定要對文學有某種程度的愛好才行, 不然翻著翻著一定也會覺得無聊吧. ^^

 
At 5/20/2007 12:48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是啊,我覺得翻譯的功力好,可以讓一本書變得更好看(像是達文西密碼,後來看英文版,感覺上就沒中文版好看,真的很奇怪~難道是我在機場買的平裝小本看起來很cheap的原因?)。以前上翻譯課的時候,老師也有提到,理想的翻譯是玻璃一樣透明的媒介,但每個人都有文化背景的包袱,很難做到完全透明,多少會有個人思想摻雜在翻譯作品中,有時又因為文法結構等問題,忠實的翻譯,很可能造成另一語言的文意不通順,也因此有人認為翻譯出來的"作品",是跟原作獨立的另一個作品,阿咧..扯遠啦..:P

 
At 5/21/2007 8:21 上午, Blogger material girl said...

softenoften,
我也聽說英文的達文西密碼寫得沒那麼好, 聽說羅柏蘭登的英文對話一點也不像大學教授般有氣質... 中文版感覺倒是還蠻博學多聞的 ^^ 而且真的好精采啊!
其實我也覺得翻譯作品是與原作獨立的作品, 因為譯者也有自己的喜好和表達方式. 不過我當然希望翻譯能完整傳達原作, 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了解原著. 如果原著都被改寫了, 這樣 "自以為讀著某某書其實根本就不是" 的讀者們不是很可憐嗎...

 
At 5/22/2007 8:5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每次買翻譯書, 我總是要先讀一段, 看看譯者的文筆如何, 才會決定要不要買. 我覺得現代很多精通外文的人, 中反而很不專精, 讓我覺得無法認同. 我覺得學多種語言很好, 但是還是要精通母語才好!

 
At 5/22/2007 3:25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原汁原味真的是好難辦到,
譯者的文學修養確實重要,
不管母與還是外語都要兼顧。
如果可以我會讀原著,
台灣栽培翻譯的系所和外文系所的比例
或許可以下個註腳,
讓妳不那麼懊惱!?

 
At 5/24/2007 9:04 上午, Blogger material girl said...

megumi,
有道理, 應該要先仔細讀一段才對. 我買這本書時是在回台灣前一天準備打包, 所以才隨便翻一翻就急急買了. f^^ 現在想來還真是冒險的舉動啊.
我也這麼覺得, 母語其實是和自己家鄉與文化溝通的方式, 如果母語不精通的話就等於與原有文化切斷了!

odelle,
這樣有道理, 我還沒想過外文系其實跟翻譯系是不一樣的呢. 果然是外文好不見得能翻譯得好啊.
如果能讀原文當然應該讀囉. 可惜我的英文閱讀速度真的是緩慢無比啊... -_-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