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13, 2020

[閱讀] 老人與海——海明威的心魔

有時候一本好作品,是要花一整個人生來完成的。美國作家海明威在年輕時就負盛名,但是他的寫作靈感時上時下,有時創作不斷,有時陷入低潮。終於在他的晚年在古巴寫出了《老人與海》,故事的表面,是他從一個古巴漁夫聽來的故事:一個出海釣馬林魚的老漁夫,在海裡跟巨大的馬林魚奮戰了三天,最後終於得勝,但是在回往哈瓦那的路上,馬林魚肉被襲擊的鯊魚給吃光了,帶回家的,只剩下長達十八英尺的馬林魚骨頭而已。

海明威自創的寫作方式,是精簡無比的「冰山原則」:出現在表面的只是冰山的一角,真正重要的部分,不在寫出來的文句裡,而是在未寫出來的隱含裡。所以《老人與海》,並不只是表面上的老漁夫在海裡釣馬林魚的故事而已,而是海明威自己的一生。寫作這件事,跟在海裡尋找傳說中巨大的馬林魚一樣,不只要靠天份,還要靠自己無法掌握的運氣,有時在顛頗的浪濤裡尋覓了無數時間,馬林魚卻無影無蹤,有時在你最不意期的時刻,魚竿動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馬林魚終於上鉤了。海明威的寫作靈感,也是跟在海裡尋找馬林魚一樣地縹緲,有時陷入寫作低潮,怎麼寫都是極差的作品,飽受作家與文評訕笑;但是有時在沉伏數年之後,卻能寫出驚動文壇的絕佳作品,讓他的聲望東山再起。為了尋找縹緲的文學靈感,海明威酗酒;為了消磨時間,他從事嗜血的嗜好,從業餘拳擊、參與牛奔與鬥牛活動、到打獵與海釣,女人一個換過一個。

喜愛鬥牛的海明威。照片來源:History Today


在寫出《老人與海》之前,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寫作低潮,從一九四〇年的《戰地鐘聲》之後就沒有寫出任何作品,在一九五〇年終於寫出《渡河入林》,不僅不是傑作,還是一場大災難,文學評論家們都嘲笑這本書,是海明威「這輩子最差的小說」,紛紛懷疑他還能寫出任何東西來嗎,還認為他這一生已經完結了。

就像《老人與海》裡的老漁夫桑提亞各一樣,書中一開始就說老漁夫「已經八十四天沒有釣到魚了」。這時《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也已經十年沒有寫出好作品了。但是老漁夫並不氣餒,還是繼續嘗試下去,因為人生就是一場賭博。這並不是普通人所想的勵志小說,驅動老漁夫與海明威的力量,並不是人類基本的維生動機而已,老漁夫在海裡尋找巨大的馬林魚,表面上是為了賣個好價錢,但是這根本不是原因。他的原因,只是要「證明我自己,畢竟我是個漁夫。」同樣的,海明威的寫作也是相同動機,就是為了證明他自己,他是個作家。

嗜好海釣馬林魚的海明威

有些人的人生觀,是「我的本質是沒有價值的,我的價值來自我成就的事物。」據說在心理學上這來自母親的愛:有些母親給予的是無條件的愛,孩子只要存在,就可以得到媽媽的愛;但是有些母親的愛,是有條件的,孩子本身是不值得愛的,必須不停地證明自己有被愛的價值,才能獲得媽媽的愛。而且證明了一次,並沒有終身豁免權,頂多也只表示此時此刻有「被愛的價值」;必須不停不停地證明,才能夠一直得到愛。

因此,書中的老漁夫,儘管身懷絕技,是個了不起的漁夫,『「我說了我是奇怪的老人。現在我必須證明這件事。」他過去證明的一千次,一點意義都沒有。現在他必須要再證明一次。每次都是新的一次。」即使已經釣到了無數次巨大的馬林魚,但是那些都是過去,老漁夫必須不停地證明自己。

海明威自己也是一樣,必須不停不停地證明自己是個傑出的作家。這種「我必須不停地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的人生觀,造就了無數了不起在各方面表現卓越的人,因為這些人的人生,一直在追求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努力永不止息。但是問題是,首先人為什麼需要證明自己?再來,真的每次的證明都能夠成功嗎?萬一失敗了,無法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該怎麼辦呢?

書中的老漁夫就說出了名言「人不是為了被擊敗而生。人可以被摧毀,但是不能被擊敗。」這就是海明威的人生觀:如果被擊敗,還不如被摧毀。

海明威自己的童年生活其實是非常黑暗的。即使生在富有家庭,物質無虞,母親是個控制狂,因為渴望生雙胞胎,對於生出了兒子海明威感到非常失望,所以常常把他跟大十八個月的女兒打扮成一模一樣的女孩兒,假裝是雙胞胎。父親則常常毒打海明威。海明威從小就喜歡拿槍遠遠瞄準自己父親的頭,想像著殺死自己的父親。被迫穿上女孩兒衣服的海明威,也許是補償心理,長大成為明顯陽剛性的男人,喜愛漁獵與血腥暴力活動,女人更是一個換過一個。他父親後來因為經濟問題而吞槍自殺,海明威一面譴責父親是個被自己女人給控制的懦夫,一面內心又感到內疚不已,因為他從小就希望能殺死父親,沒想到願望竟然實現了。

童年被打扮成女孩的海明威。照片來源:Daily Mail


這樣的黑暗背景,讓父親自殺過世這件事一直糾纏著海明威,他四處拿槍打獵射死動物、射死魚,也許這樣就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拿槍射死自己。

老漁夫在海裡孤獨地跟馬林魚纏鬥了三天三夜,最後終於得勝,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回程的路上,馬林魚被攻擊的鯊魚給吃光了。讀者讀到這裡都大為驚訝。但是老漁夫根本不是為了賣錢。他想要的,就是書中最後眾人的驚訝眼光:老漁夫因為疲憊而沈沈睡去,完全聽不見巨大的馬林魚骨在漁村引起的喧然大波,測量魚骨的漁夫大叫「十八英尺!!!」店家說「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魚!」誤以為這是鯊魚的女遊客驚呼「我不知道鯊魚竟然有這麼美的魚尾!」

老漁夫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所以能夠滿足地睡去,故事就此結尾。海明威,也因為把自己對縹緲靈感的追尋與必須證明自己價值的一生傾倒出來寫成絕佳文學作品,而在一九五四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文學地位再度達到巔峰。書中的老漁夫故事就此圓滿結束了,然而對於海明威來說,寫出了一本傑作,只是證明了他此刻的價值,此刻過去了,證明就消失。因此在得到文學獎,海明威一點都不開心,因為許多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就再也寫不出好作品了。對於一個必須何時何刻都得證明自己的人,這樣要怎麼過下去呢?

接下來幾年海明威的健康每下愈況,酗酒、精神上的沮喪、與飛行失事的意外讓他的情形更加惡化,惡病與心魔纏身,無法再寫出像《老人與海》那麼好的作品。因此對於「人可以被摧毀,但是不能被擊敗」這句話,在被擊敗跟摧毀之間做選擇,海明威最後的選擇是「摧毀」,在一九六一年兩次自殺未遂之後,海明威終於選擇跟父親一模一樣的方式,吞槍自殺了。

海明威也許離開了人世,但是他的文學與他的人生傳奇,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就像《老人與海》的老漁夫,在老漁夫沈沈睡去之時,其他的人還是對著他老遠用船拖回來的魚骨驚呼著「好大的魚!」我們也能海明威所遺留下來豐富的文學遺產裡遊歷驚呼、低吟反省,與更瞭解自己的人生。

標籤:

0 Comentario(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