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正視內心的恐懼
走迷宮找乳酪吃的小白鼠好可愛啊~
照片來源: 華盛頓大學
照片來源: 華盛頓大學
華爾街郵報有一個我很愛讀的小白鼠專欄, 科學家們為了想對人腦作實驗, 讓小白鼠跑跳走迷宮吃零食做不同活動, 每週末都讓我很期待想知道本週可愛的實驗室白鼠又做了什麼事.
除了娛樂之外, 每週走迷宮的實驗室小白鼠, 竟然常讓我得到深刻的啟發. 有一篇可以說是改變我的人生觀的文章, 是這麼說的:
科學家們想知道人腦如何建立的恐懼感, 讓小白鼠們追尋不同的氣味走迷宮, 某些氣味的終點是食物, 而某些特定氣味的終點是給予電擊; 想知道白鼠們如何建立 "這種氣味會帶來危險" 的記憶.
他們發現成年白鼠很快就學會危險的記憶, 知道這種氣味的終點是電擊, 不再追尋這種氣味. 有媽媽白鼠保護的小小白鼠不會建立危險的記憶; 而沒有媽媽白鼠保護的孤單小小白鼠, 則學習危險記憶的能力跟成鼠相同, 馬上就對特定氣味感到害怕.
這樣的實驗結果非常合理: 孤單的小小白鼠因為必須獨自在成年世界裡活動, 所以對危險馬上就建立了與成年白鼠相同的記憶能力. 這樣的結果也跟人類社會的行為符合: 在孤兒院待過的孤兒們和其他小孩比較起來, 更容易對事情感到害怕與焦慮.
但是問題是什麼呢?
問題是小小白鼠與小孩, 並沒有跟成年白鼠和成年人一樣, 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因此會對更多事情感到害怕. 對於小孩危險的事情, 對成年人不見得危險. 而過早被暴露在危險的小孩, 對事物建立了恐懼, 到了成年之後, 即使這些事情明明不再帶來危險, 但是大腦早就把 "這個東西 = 危險 = 不可以靠近" 連起來, 留下了不理性的恐懼, 所以對成年人明明應該不會覺得可怕的東西, 卻還是帶來可怕的感覺.
例如懼高症或害怕蟑螂之類等事: 蟑螂是絕對不可能致人於死的, 而從高樓的玻璃牆看出去也絕對不可能掉下去. 但是也許因為童年真的曾經在高處摔下去, 或者對蟑螂曾經有不愉快的事發生 (<-- 蟑螂這種東西對人可能有愉快的事發生嗎? ^^) 大腦把這兩件事跟危險給連起來了, 也許連原本的意外事件都忘得一乾二淨, 但是大腦的恐懼連結已經建立, 無法忘懷, 所以就變成對成年人明明不可怕的事情卻還是會感到害怕.
當然對高處跟蟑螂的害怕都是小事. 會影響人生的, 是對其他事情的害怕啊! 例如對嘗試新事物感到害怕, 會讓人裹足不前, 失去了許多開拓人生的機會; 對陌生人感到害怕, 會在交友與社交方面產生困難. 童年曾經有過創傷的人, 會對更多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事物感到害怕, 普通人所見到的藍天白雲世界,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佈滿了荊棘啊.
因此這個研究讓人該學到的是什麼事情呢? 一是小孩必須有正常的童年, 不該過度被暴露在小孩無法處理的危險中, 以防對不需要害怕的事物建立了恐懼的連結, 長大後對事物裹足不前. 另外更重要的, 則是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 自己所感受恐懼的事物, 真的會為自己帶來危險嗎? 還是因為曾經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自己所感受到的, 其實是過去恐懼感的殘留呢?
因此, 遇到讓自己感到莫名不愉快或恐懼的事物時, 必須仔細檢視自己的內心, 客觀評估, 才能夠不錯失度過美好人生的機會.
衍伸閱讀
華爾街郵報的原文在這: Wall Street Journal: How We Learn to Be Afraid of the Right Things
標籤: 音樂藝術與書
2 Comentario(s):
這篇寫得很好耶,有時候我也會覺得長大真是件好事,
因為我有能力也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以前的恐懼了,
隨著年紀漸長,雖然也還是會有擔心害怕的事情,
但我覺得自己更有能力去應對了,
不像以前還小的時候只能無助的遭受攻擊而已。
LilyChen,
謝謝讚美。
完全同意妳的感覺,我也慶幸自己終於長大了~當小孩很多事情都無能為力,能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真好。
只是很多小時候殘留的不舒服感覺還會出來作祟,所以得時時提醒自己「我已經長大了啊~這些以前覺得可怕的事,現在都沒什麼大不了了!」
張貼留言
<< Home